天之涯,海之角
漁歌帆影,水藍沙白
海天相連,綠樹紅花
釀造明麗醉人的氣息
碧波萬頃
盛滿透明的溫柔
這里,是夢中的浪漫天涯
這里,是海南之南——三亞
2002年,
鮑永洲與三亞邂逅,
來到蜈支洲島。
蜈支洲島海岸線全長5.7千米,
四周海域清澈透明,
海水能見度6到27米,
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
沒有礁石或者鵝卵石混雜的海島,
國內*佳潛水基地。
這片蔚藍的海,
沒有辜負鮑永洲的期待,
不到二十年,
蜈支洲島從一個無人島
升格為5A級景區。
當年滿懷激情的創業青年,
現在是蜈支洲島游區水上項目負責人。
2021年5月,
海南國際潛水節水下攝影大賽三亞開啟,
蜈支洲的美,驚艷了世界。
尤其是珊瑚礁,
成為*亮眼的元素。
偶然的邂逅,
成為心靈的歸宿和事業的福地,
這樣的邂逅,
并非只有鮑永洲。
三亞,
實現夢想的藍海向所有人開放。
每年9月到第二年的5月,
三亞的田間地頭就會出現候鳥一般,
來自全國各地的育種人。
周曉東,
也是其中之一。
然而他的育種工作卻與眾不同,
北稻南移,
就是將北方的水稻移植到南方。
為了選育良種,
十多年來,
周曉東成了三亞的候鳥稻作人。
三亞,
中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
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
孕育出無與倫比的美麗海岸,
更使它成為中國農業科技
和國家種子繁育的硅谷。
在這里培育的種子,
撒遍了中國大地。
海南之南是一片熱土,
承載著創業者的夢想,
也是創造生態文明的一片凈土,
傳播著美好生活的信念。
趙克攀,
三亞是崖州區一個小漁村的村支書,
每天安排時間來海邊
向游人講解環保知識
是他工作的重要部分。
梅聯村,位于三亞市崖州區*西部的小漁村,梅山革命老區的四個村莊之一。過去十年間,
七千米長的海岸線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剛剛回村里工作的趙克攀
決心聯手環保組織,
找回兒時海灘的潔凈模樣。
經過多年的堅持,趙克攀的努力終于得到回報,梅聯村的海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兒時的海灘回來了,還獲得了美麗鄉村稱號。
生態環境優化的后續效益遠不止這些。
從2017年開始,
每年的11月至來年的4月,
全國各地上千名候鳥來這里過冬,
民宿如雨后春筍般興起,
成為村民們致富的重要來源。
大海,
賦予三亞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吸引人們不斷了解海洋、認知海洋,
向廣袤的大海深處探索。
2017年,
探索一號從三亞出發,
穿越巴布延海峽,
駛向馬里亞納海溝。
這艘科考船將執行一項
史無前例的科考任務。
用69臺國產地震儀
獲取包括挑戰者深淵在內的
海底層深部剖面數據。
周浩,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鉗工,
作為設備保障維修人員加入這次航行。
兩個多月的科考,
深淵科考隊完成了總長度1059千米的
人工地震剖面測線。
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
具有自主研發
和應用萬米級海底地震儀的國家。
鄭石喜,
南海社區文化館館長。
南海社區是三亞疍家人的主要聚集區,
每個周末,
鄭石喜都會組織居民,
排練一些他*新整理的疍家人歌謠,
歌謠唱起的相聚時刻,
是疍家人族群的歷史詠嘆。
鄭石喜,
南海社區文化館館長。
南海社區是三亞疍家人的主要聚集區,
每個周末,
鄭石喜都會組織居民,
排練一些他*新整理的疍家人歌謠,
歌謠唱起的相聚時刻,
是疍家人族群的歷史詠嘆。
長年累月漂泊海上,
疍家人伴著波濤的歌謠,
也被人稱為“咸水歌”。
從耕海牧漁居無定所到整體上岸,
融入三亞這座現代化的都市,
疍家人的生活變遷
在這歌聲中口口相傳。
踏浪而歌的疍家人,
漂洋過海而來的新島民,
無論你來自何方,
都能在三亞找到一片
屬于自己的湛藍天空。
這里是海南之南,
海納百川的氣魄,
賦予開拓者自由創業的豪情
與向上的力量。
這里是南海之濱,
有容乃大的胸襟,
給予奮斗者們
擁抱著美好生活的時代夢想,
天涯海角是三亞的起點,
向著深藍的海域出發。
來源:三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