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口岸建設“十四五”規劃(2021-2025)》,提出水運口岸建設規劃、航空口岸建設規劃、跨境電商物流和郵件快件監管中心建設規劃3項重點任務,按照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要求,全面規劃對外開放口岸和“二線口岸”功能建設內容,加快推動口岸設施在2023年年底前具備封關的硬件條件,并不斷提升口岸整體建設和監管水平。
口岸基本情況
水運口岸:
★ 洋浦港口岸
★ 海口港口岸(秀英港區、馬村港區)
★三亞港口岸(三亞港區、南山港區、鶯歌海港區、清水灣港區)
★ 八所港口岸
★ 清瀾港口岸
★ 新海港口岸
★ 南港口岸
航空口岸:
★ 海口美蘭機場口岸
★三亞鳳凰機場口岸
★ 瓊海博鰲機場口岸
水運口岸
01
洋浦港:對外開放口岸/二線口岸
規劃定位:
★ 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重要支點和中國面向印太兩洋的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和海南自貿港集裝箱樞紐港;
★ 全國沿海國際樞紐港和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海南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的重要支撐;
★ 海南服務全國擴大對外開放和全面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資源;
★ 海南西部大型臨港工業的重要依托。
規劃方向:
大力發展石油化工、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重點發展集裝箱運輸,成為集合集裝箱中轉運輸,大宗能源、原材料和產成品儲運、交易服務為一體并具有保稅、加工、商貿、旅游等多種功能,綠色智慧的現代化綜合性港口。
規劃目標:
預計到2025年,貨物吞吐量將達到130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500萬TEU。外貿貨物吞吐量預計約7150萬噸(占總吞吐量的55%),內貿貨物約5850萬噸(占總吞吐量的45%);按內貿貨物進、出島各占一半計算,離島至內地貨物吞吐量預計約2925萬噸。
02
海口港(秀英港區、馬村港區):對外開放口岸/二線口岸
規劃定位:
★ 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和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
★ 推進“海澄文定”一體化綜合經濟圈和臨港產業布局發展的重要支撐;
★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資源;
★ 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之一和海南中國特色自貿港重要對外窗口。
規劃方向:
發展成為以陸島客貨滾裝、郵輪旅游客運、集裝箱和散雜貨運輸為主,兼顧新式跨海客運、石油化工品運輸、南海油氣勘探生產服務、救援應急保障功能的綜合性樞紐港。
規劃目標:
秀英港區:預計到2025年,總貨物吞吐量5930萬噸,輪渡的離島旅客吞吐量約為193萬人次。外貿貨物吞吐量預計約118.6噸(占總吞吐量的2%),內貿貨物吞吐量預計約5811.4萬噸(占總吞吐量的98%);按內貿貨物進、出島各占一半計算,離島至內地貨物吞吐量預計約2905.7萬噸。
馬村港區:十四五”期間完成三期建設、開工建設四期工程,預計2025年,外貿貨物吞吐量達到2200萬噸,內貿貨物吞吐量4110萬噸,按內貿貨物進、出島各占一半計算,離島到內地貨物吞吐量達到2055萬噸。
03
三亞港(三亞港區、南山港區、鶯歌海港區、清水灣港區):對外開放口岸/二線口岸
規劃定位:
★ 海南省地區性重要港口,
★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重要支撐;
★ 國家深海科考實驗研究岸基保障平臺;
★ 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之一。
規劃方向:
重點打造國際郵輪母港、游艇示范基地和深海科考船舶基地,兼顧為大三亞旅游經濟圈經濟社會發展和機場航空用油等提供運輸服務,以旅游客運和深海科考船基地為鮮明特色的港口。
規劃目標:
三亞港區:預計到2025年,三亞鳳凰島郵輪港旅客吞吐量約為20萬人次。三亞鴻洲游艇會碼頭旅客吞吐量約為2000人次。
南山港區:預計到2025年,外貿貨物吞吐量將達到100萬噸,內貿貨物吞吐量將達到約325萬噸。按內貿貨物進、出島各占一半計算,離島至內地貨物吞吐量預計約163萬噸。
鶯歌海港區:預計到2025年,外貿貨物吞吐量達到120萬噸,內貿貨物達到168萬噸,按內貿貨物進、出島各占一半計算,離島至內地貨物吞吐量預計約84萬噸。
清水灣港區:預計到2025年,游艇碼頭進出境及離島到內地的游艇約300艘次,旅客吞吐量將達3000余人次。
04
八所港:對外開放口岸/二線口岸
規劃定位:
★ 海南省地區性重要港口
★ 海南省建設西部東方臨港工業園區的重要支撐
★ 南海油氣上岸加工儲運基地和國家南海開發裝備制造及后勤保障基地。
規劃方向:
為腹地鐵礦開采和水泥工業、臨港產業和南海油氣資源開發及上岸加工提供鐵礦石、水泥、煤炭和化肥等能源、原材料和產成品運輸服務,兼顧邊貿商品運輸以及海南與東南亞間的滾裝運輸。
規劃目標:
預計到2025年,貨物吞吐量將達到1850萬噸,外貿貨物吞吐量預計約407萬噸(占總吞吐量的22%),內貿貨物約1443萬噸(占總吞吐量的78%);根據內貿貨物進、出島各占一半計算,2025年離島至內地貨物預計約722萬噸。
05
清瀾港:對外開放口岸/二線口岸
規劃定位:
★ 海南省東部沿海能源、原材料、農產品以及航天科技城裝備運輸、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保障任務。
規劃方向:
根據需要預留少量集裝箱運輸功能。
規劃目標:
預計到2025年,清瀾港外貿貨物吞吐量將達到40萬噸,內貿貨物吞吐量將達到310萬噸,按內貿貨物進、出島各占一半計算,離島至內地貨物吞吐量預計約155萬噸。
06
海口新海港:二線口岸
規劃定位:
★ 瓊州海峽客貨滾裝的門戶港,
★ 主要滿足陸島運輸需求,
★ 海南島與內地的重要運輸通道。
規劃方向:
客運綜合樞紐站和交通綜合樞紐GTC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提升海南自貿港與內地人員往來的便利性。打造成為海南自貿港人流、車流、物流*密集的關口。
規劃目標:
預計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超800萬人次,離島至內地的旅客將超過400萬人次;預測貨物吞吐量將超4000萬噸,離島至內地貨物吞吐量將超過2000萬噸。
07
南港:二線口岸
規劃定位:
★ 執行瓊州海峽鐵路滾裝運輸的主要港口,
★ 海南島與內地的重要客、貨運輸通道。
規劃方向:
未來將南港火車輪渡碼頭擴建成為鐵路跨海運輸保障區,承擔鐵路滾裝運輸。
規劃目標:
預計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將達546萬人次,離島至內地旅客吞吐量將超過273萬人次;貨物吞吐量將達到2781萬噸,離島至內地貨物吞吐量將超過1390.5萬噸。
航空口岸
01
海口美蘭機場:對外開放口岸/二線口岸
規劃定位:
★ 國家明確提出建設的區域樞紐機場。
規劃方向:
將利用試點開放第七航權的政策優勢,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國際航空樞紐。
規劃目標:
預計到2025年,進出境旅客將達到367萬人次,進出口貨物將達到4萬噸;離島至內地旅客將達到1800萬人次,離島至內地貨物將達到18.5萬噸。
02
三亞鳳凰機場:對外開放口岸/二線口岸
規劃定位:
★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海上合作戰略支點。
規劃方向:
將利用開放第七航權的政策優勢打造國際門戶機場。
規劃目標:
預計到2025年,進出境旅客將達到361.15萬人次、進出口貨物將達到1.57萬噸;離島到內地旅客將達到1023萬人次、離島到內地貨物將達到15萬噸。
03
瓊海博鰲機場:對外開放口岸/二線口岸
規劃定位:
★ 海南島第三個民用機場。
規劃方向:
以保障博鰲亞洲論壇為基礎職責,以航空市場發展為導向,建設瓊海及周邊目的地旅游市場;
作為美蘭機場、鳳凰機場的有效補充,與兩大機場形成差異化發展,打造成為海南東部航空樞紐中心。
規劃目標:
預計到2025年,進出境旅客將達到4.2萬人次、進出境貨物低于0.01萬噸;離島到內地旅客將達到60萬人次、離島到內地貨物將達到0.13萬噸。
來源: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南自由貿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