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再也不用抱著一堆材料往海關跑了,在公司打開電腦就可輕松錄入材料辦理業務,工作人員還微信24小時在線服務,流程簡化了,我們的時間成本也大量節約了……” 7月15日下午,辦完報關差錯復核后續業務的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報關報檢主管李慶明為三亞海關高效辦事效率和服務點贊。
李慶明感受到的“五星級服務”正是三亞近年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的積極成效之一。近年來,三亞堅持把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標準和國內先進做法,聚焦企業和群眾反映的痛點、堵點和難點,通過發布《三亞市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9—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從跨境貿易、獲得電力、不動產登記等16個方面逐一著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傾力打造三亞優化營商環境“1+N”制度體系,構建“強磁場”,釋放“吸引力”,以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興業開放發展新高地。
■跨境貿易
落實“放管服” 讓通關加速為企業減負
今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開啟了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熱潮。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三亞海關創新舉措,在有效監管、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海南離島免稅進口食品化妝品口岸“零等待”放行。
“離島免稅新政出臺后,相對比以前,從貨物進口到上架銷售起碼節約了7個工作日,非常給力!”連日來感受到通關的便利后,讓中免集團三亞市內免稅店有限公司報關員張宇為三亞海關的進一步優化通關舉措點贊。他說:“以前,貨物從海關進入到中國境內后,我們要向海關進行申報,涉及檢驗檢疫的貨品要進行抽樣檢測,符合國家標準我們才能上架、銷售貨物。但海南離島免稅新政實施后,我們申報海關放行后就可以同時把貨物上架,這不僅縮短了貨物上架的時間,還能及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服務效率……”
同時,為進一步提升企業通關效率,我們與三亞市內免稅店報關組建立微信群,為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及時解決企業通關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為進口免稅品提供7*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確保店內銷售貨源充足。”三亞海關四級辦主任匡林夕介紹,此外,為進一步助力三亞營商環境優化,三亞海關充分利用對外貿易“單一窗口”和“互聯網+海關”平臺,依托“不見面審批”“兩步申報”等多項創新舉措,引導企業提前申報,進一步壓縮通關時長,實現為企業減負。
做好“放管服”,為企業“打通關”,跑出營商環境“加速度”。據統計,2018年三亞跨境貿易實現25.8%高速增長,進出口規模達到62.9億元;2019年三亞外貿進出口規模達97.4億元,同比增長54.8%,增速進一步提升。
■獲得水電氣
“掌上辦”“零跑腿” 全面實現客戶辦電“一次都不跑”
工地上塔吊林立,機械聲轟鳴,十幾輛挖掘機同時開工,工人忙碌的身影分散在工地的各個角落……7月17日上午,位于三亞迎賓路的中交海南總部基地項目現場一派忙碌景象,建筑工地建設正有序地開展,按下了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加速度”。
“水電保障穩,審批速度快,服務態度優,只要有問題,有專人第一時間就負責給我們解決了。”中交海南總部基地項目土建主管宋東升忍不住點贊項目獲得水電能力服務,在他的口中,小到遞交材料,大到推動項目進展,細到工地的用水用電,三亞各職能部門都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尤其是在供電上,更是給出了“硬核”保障。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不斷加速,多個省市重點項目陸續開工,對電力設施的配套和辦電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保證中交海南總部基地項目順利推進,三亞供電局實施快報快裝,從項目申請用電到通電僅用了20多天,這其中,客戶經理服務模式發揮了大作用。
“項目有需求,客戶經理就已經提前和客戶溝通,了解項目用電需求。”三亞供電局客服中心經理助理陳曉科介紹,為進一步提升辦電速度,三亞供電局開通互聯網,95598熱線和公眾號受理窗口,派出客戶經理上門服務,執行客戶經理全權管理用電報裝配套項目施工,實現勘察、評審、施工送電等環節一站式辦理,全面實現客戶辦電“一次都不跑”。2020年,三亞市零散居民業擴新裝全流程平均用時3.05天,同比減少0.3天;低壓非居民業擴新裝全流程平均用時3.26天,同比減少2.75天;高壓單電源業擴新裝全流程平均用時21.81天,同比減少24.09天, 獲得用電效率進一步得到提升。
進一步提高辦理獲得用電的效率、縮短燃氣接入時間、壓縮全市社會投資項目申請新裝擴容等服務的供排水接入工程時間……一項項“硬核”保障的背后,正是得益于三亞在省內率先編制并發布的《行動計劃》。在該《行動計劃》中,“獲得水電氣和電信服務”指標在行動計劃實施過程中對企業釋放紅利,積極爭取將建設項目申請水、電、氣、電信接入的服務事項納入市政務服務審批“一張網”,并行操作、聯合審批;對用戶事前承諾,把前置審批轉向事中事后監管,大大提升了企業用戶獲得感。
■登記財產
互聯網+不動產登記信息錄入“24小時不打烊”
審批環節精簡,辦事效率提高,三亞不少房地產開發商也深有感觸。近年來,三亞不動產登記中心大力推進“不見面審批”工作,充分利用“互聯網+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創新采用“外網申請、內網辦理”模式,將辦證時間從至少15個工作日壓縮到1個工作日,實現從“來回跑”的傳統辦證模式到全程通過互聯網完成提交和審核不動產客戶端資料的轉變。
“以前辦證需要預約,還需要排隊。現在我們在公司就可以直接掃描上傳所需要的材料,而且不受時間的限制,周六日24小時不打烊,當天受理當天審核。”三亞中交瀚星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何良直呼如今的不動產登記辦事效率讓她松了一口氣,不僅節省了大量跑現場的時間,還避免了可能因為材料不齊全被退檔的情況出現,大幅提高了她的工作效率。
除了開展“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的舉措外,三亞不動產登記中心還積極開展了“5+2”延時服務,通過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減少財產登記申報材料50%,一般登記、抵押登記的辦理時限分別控制在3個、2個工作日以內,簡易類房產轉移業務1小時辦結等創新舉措……一系列組合拳相繼打出,收獲的是擲地有聲的成果。記者了解到,為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三亞不動產登記中心已實現抵押權登記線上申請,并在全省率先上線不動產登記電子證明。截至6月底,已發放電子證明312份。
“目前,我們已經與全市15家商業銀行簽訂了不動產抵押權登記的授權合作協議 ,通過線上提交業務申請,審批申請通過受理,系統下載不動產電子登記證明,做到整個不動產抵押權登記全流程的不見面。” 三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土地市場管理科負責人馬海嘯說,下一步將繼續優化業務辦理流程、數據共享機制等內容,讓“數據多跑路,辦事少跑腿”,進一步實現不動產登記提質增效、便民利民。
來源:三亞發布
海南購房咨詢熱線:4001330898
本站聲明: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