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新機場作為‘一帶一路’的門戶機場,從將來海南的開放和發展來說,是一定要建設的,但是一定要依法依規嚴格按程序推進。”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副省長毛超峰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因涉嫌“未批先建”等違法問題被勒令停工的海南省三亞新機場項目,目前仍處于停工狀態,但在完善相關手續后,將會按計劃推進。
《財新周刊》2017年6月12日報道,由海航集團興建的三亞新機場填海項目被質疑存在“未批先建”和環評審批“化整為零”的問題(參見 2017年6月12日《財新周刊》報道“三亞新機場填海之患”)。報道發表后,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和常務副省長毛超峰均對報道做出批示,三亞新機場違法違規填海的行為也受到了各級海洋部門的重視。自2017年7月起,新機場填海工程已全面停止施工。
毛超峰告訴財新記者,三亞新機場屬于國家專項的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已被列入國家“一帶一路”專項規劃中,“下一步我們將向國家民航總局、國家海洋局等有關職能部委匯報,在得到相關指導,明確問題后再進行建設。”
他表示,圍填海不能一刀切,涉及國計民生和國防的重大工程,進行評估和取得相關手續后可以進行填海。2018年初,國家海洋局出臺“史上*嚴圍填海管控措施”,其中明確提到,“通過圍填海進行商業地產開發的,一律禁止;非涉及國計民生的建設項目填海,一律不批。”
有專家質疑新機場填海面積巨大,需用大量砂石,僅靠海南省供應遠遠不夠,會引發大量盜采海砂問題,此外該專家還透露海航集團正計劃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采砂。對此毛超峰表示,會對物料來源進行省內省外的資源統籌。目前,海南省內已經出臺《海南省“十三五”期間建筑用砂保障工作方案》。“現在也很難講夠不夠,因為現在項目還沒有取得合法的手續,填海面積有多大我也不好說。但是我們一定會按規定辦事,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保護區挖沙。”
2017年12月23日,環保部在官網發布《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海南省反饋督察情況》,海南房地產填海現象成重點批評對象。隨后,海口、三亞、文昌、萬寧、瓊海等多個市縣對一批違規違法項目實施“雙暫停”(即暫停建設、暫停營業),其中包括財新此前獨家報道的海南儋州市海花島填海項目和萬寧市日月灣綜合旅游度假區人工島項目(參見財新報道“恒大海花島生態隱患”、“海南萬寧日月灣人工島未批先建”)。此外,三亞市鳳凰島項目的建設也被暫停。
“我們已經把中央環保督察組給我們提出來的56個問題詳細列出了整改任務清單,限期整改。”提到圍填海違法項目的處理,毛超峰表示,其中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需要完善手續的,在完善手續后可以繼續進行;不符合法律法規的需要拆除的,要限期拆除。
他向財新記者透露,目前,鳳凰島和海花島兩個項目中手續完備,符合規定的部分已陸陸續續復工。“它只是局部的(問題),其中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手續完備的,該復工復工。”
毛超峰表示,這幾個被點名整改的圍填海項目出現問題,成因比較復雜,既有當時歷史背景下對圍填海的管理制度理解不一致的問題,也有省級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不力的問題。
“過去,海南省曾將圍填海15公頃以內的審批權限下放給了市縣政府,導致各方對管理制度出現不同的理解。”毛超峰說,在這種意義上,日月灣等項目其實不存在未批先建問題。“但2012年之前,我們已經糾正了,把審批權收回來了。”
“海花島有6大類14個問題,其中規定限期拆除的違法違規的臨時施工便道等已經拆了。”毛超峰介紹說,“海花島目前*大的問題在其中一個島與陸地之間建了一座有涵管的橋,這座橋是不是對洋流有影響,專家正在評估,如果對洋流有大的影響,就必須把它拆掉。”
毛超峰表示,至今為止,對海花島、鳳凰島等填海工程開發商的具體處罰和調查結果還沒有定論。“目前我們正請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部門認定的權威機構對圍填海項目進行環境影響后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不行的該拆就拆,有修復辦法的按照評估報告責成業主部門嚴格按照評估進行修復,如果影響不大的,就繼續建設。”